《晚清第一圣:多面曾国藩》小说章节目录精彩试读 晚清第一圣:多面曾国藩小说阅读

主人公叫晚清第一圣:多面曾国藩的小说是《晚清第一圣:多面曾国藩》,本小说的作者是廖正华写的一本历史风格的小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这样一来,湖北人民可就吃不到淮盐了。清政府很清楚这一点,但他们不敢下令湖北人改食其他产地的盐。淮南、淮北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盐场。如果擅自剥夺淮盐引地,导致淮盐不能振兴,那么为数众多的盐场工人将失业,两江...

《晚清第一圣:多面曾国藩》小说章节目录精彩试读 晚清第一圣:多面曾国藩小说阅读

>>晚清第一圣:多面曾国藩小说全文阅读<<

晚清第一圣:多面曾国藩精彩章节阅读

湖北向来是淮盐的引地。淮盐运往湖北,通道有二。一是走长江,至汉口、荆州一带卸货,这是淮南盐运往湖北的主要途径。二是走陆路,部分淮北盐靠陆运至湖北销售。自太平军控制长江后,淮盐通过长江运往湖北的通道被掐断了。与此同时,陆路运输也因为苗沛霖的阻碍而困难重重。苗沛霖是一个在清廷与起义军之间首鼠两端的家伙,他控制着淮盐运输的要道,收取厘金,因此发了大财,兵强马壮。

这样一来,湖北人民可就吃不到淮盐了。清政府很清楚这一点,但他们不敢下令湖北人改食其他产地的盐。淮南、淮北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盐场。如果擅自剥夺淮盐引地,导致淮盐不能振兴,那么为数众多的盐场工人将失业,两江的财政收入将会大为减少,而靠贩卖淮盐世世代代保持富贵的纲商们也将全部破产。当时的政策规定,每一个纲商只能有一条贩卖路线。运淮盐至汉口卸货的就只能运到汉口卸货,即使荆州在闹盐荒,也不能将盐运至荆州售卖,更不能擅自改运川盐、粤盐等等。所以,这些纲商的荣华富贵和淮盐的兴旺与否是完全捆绑在一起的。淮盐不能振兴,他们必将破产。清政府考虑到这些因素,一直不敢承认其他产地的盐运往湖北售卖的合法性。

湖北的邻省四川,是一个产盐大省。湖北人吃不上淮盐后,大量川盐通过长江走私至湖北。晚清盐政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事件,也就是所谓的“川盐行楚”就这么产生了。日后长期担当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为了恢复淮盐的引地,试图将川盐逐出湖北,但直到逝世,曾国藩也未能如愿,这是后话。

日后作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当然要关心湖北人是吃淮盐,还是吃川盐,但此刻作为湖北巡抚的胡林翼,并不关心这个问题。他更关心的是怎么利用盐赚钱,为湘军筹措更多的军饷。胡林翼和官文商量后,决定允许私盐进入湖北,只需按规矩上缴厘金,私盐就可以在湖北境内合法地销售。这样一来,盐商贩盐入鄂的积极性迅速高涨。不仅是川盐,其他产地的食盐,比如粤盐,都进入湖北,甚至还有些胆大的盐商,穿过苗沛霖的地盘,从淮北运盐到湖北来销售。这样一来,湖北的厘金收入暴涨,财政情况变得非常乐观,湘军军饷也有了保障。

在对湖北盐政进行改革的同时,胡林翼还和在湖南的左宗棠一样,对湖北吏治就行了整顿,进行了减漕改革,扩大了厘金的征收范围。在胡林翼的治理下,之前饱受战乱之苦的湖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
左宗棠在湖南的改革、胡林翼在湖北的改革,为日后长期担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在两江的改革,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。曾国藩日后的改革,也是围绕厘金、减漕两块展开,其中厘金一块主要指的是盐厘,这就涉及到曾国藩对两淮盐政的改革。这将是后文所要详细讲到的内容,在这里先借叙述湖南新政、湖北新政的机会,使大家有个初步的印象。

全文阅读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晚清第一圣:多面曾国藩